您的位置:首页 > 特写 >

李嘉诚西行记:英国成为投资重点

2015-10-20 12:23:03 来源:时代周报

评论

87岁高龄的李嘉诚信佛,他善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处世风格和财富观。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一生谨小而慎微、自律而低调、崇尚平淡中庸。

在其位于香港中环的20平米办公室内,悬挂着清代儒将左宗棠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幅对联概括了李嘉诚的人生哲学。

但现在,这位耄耋老人却陷入急于辩解的焦虑之中。

日前,面对一篇文章搅起“李嘉诚出走”风波,以及随之而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所谓的“亲笔信”,李嘉诚首次通过公司作出正面回应。

“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双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以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李嘉诚在回应中仅以寥寥数语表达心声,但充满失望和无可奈何的情绪,相关撤资质疑则全由长和集团公共事务部作出回应。

风起于青萍之末,梳理长和系近几年的动作不难发现,撤资、抛售都不是近来才发生的事。从2010年开始,长和系的投资方向就已经有所倚重。而抛售、撤资,则从2013年开始就时有发生。

据时代周报记者通过香港查册中心查询梳理发现,目前,长和系旗下共有10家上市公司,包括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地产、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港灯、长江生命、TOM集团、置富产业、泓富产业以及汇贤产业。但公司注册资料显示,目前电能实业和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仍保留注册信息,其余8家注册地均在境外。

除此之外,时代周报记者在查册中心查询发现,以李嘉诚为董事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有41家,迄今为止仍然注册在案且维持营业的仅有17家。

对此,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复中称,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缴纳香港的公司利得税。不过,从长和系近几年的投资路径看,“资产西行”仍然是趋势。

英国成为李嘉诚重点投资的国家。时代周报记者盘点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发现,截至今年年初,李氏家族在英国拥有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手机服务运营公司、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建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总计约330亿英镑。

“不论是出售内地的资产还是投资欧洲,这都是正常的投资行为,也是出于集团战略的考虑,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目前看来,欧洲的投资环境对他们来说更好一点。”九鼎德盛首席策略分析师肖玉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长期关注中英贸易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对此观点表示赞同,联系近日习近平主席访英的举动,徐长生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现在欧洲的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了,之前跌到谷底,现在已经开始反弹了,所以李氏转向欧洲投资肯定是有战略上的考量。习近平主席访英,就会涉及核电项目,这都是未来投资的趋势。”

出售资产的两种解读

在为“李嘉诚出走”佐证时,多项抛售在大陆的物业和资产的动作被作为直接证据。

2013年8月,长和系宣布将持有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股权转让于独立第三方,总交易金额达30.3亿港元。10月,和记黄埔公告称,其与长江实业各持50%权益的上海东方汇金中心已锁定买家,并将以89.5亿港元的价格出售。2013年全年,长和系对唯一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长园集团三次减持。2014年2月,长和系旗下地产基金泓富出售南京金融中心……

诸多资产出售的案例似乎让“李嘉诚撤资”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地产和零售是李嘉诚在内地的主要投资项目,而“撤资论”也主要围绕这两个业务而来。

近期,合并后的长实地产发布首份中期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长实地产营业额为190.49亿港元,同比增长为24.20%。

从收入比例来看,物业销售仍然是长实地产的主要收入来源,香港仍然是其主要市场。2015年中期,长实地产在香港的收入为132.55亿港元,占比69.58%。来自内地市场的收入为56.13亿港元,占比为29.46%。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期,长实地产来自内地市场的收入占比为21.30%。

在内地的物业销售主要来自于住宅单位的销售,包括上海高逸尚城第1B期、重庆御峰1号地块、成都南城都汇第3、4、5A及5B期、青岛晓港名城2、3、4及6号地块。

在地产方面,根据长实地产今年3月发布的分拆上市的聆讯财报,长实地产在内地拥有1384.42亿港元的物业估值,其中主要为发展物业,其在内地拥有超过1314.12亿港元的发展物业。

值得一提的是,长实地产在内地的发展物业主要源自于其在内地的土地资源储备,长实地产旗下149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地储备中,有1380万平方米都位于内地。不过,这些土地储备大多数都在2007年以前购入。2012年5月在购入上海的一块住宅用地后,李嘉诚在内地市场再未购入任何地块。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联席所长陈诗一认为,出售内地的房产符合李嘉诚一贯的投资理念,遵循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持有和出售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应从撤资的角度过分解读。

零售业方面,李嘉诚及长和系旗下零售业务主要集中在屈臣氏集团。目前屈臣氏在内地的店铺数量为2300间,相比两年前增幅达77%。根据长和集团的年中报告显示,屈臣氏中国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11.26亿港元,在店铺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4%的情况下,屈臣氏的平均单店业绩却在下降。

近两年,内地的地产业受到冲击,处于疲软状态,而零售业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作为商人而言,李嘉诚认为自己投资方向的转移在情理之中。

9月12日,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布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

《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一经发布,即引起广泛讨论。随后,一篇署名为李嘉诚本人的“亲笔信”广为流传。在这篇3000余字的“亲笔信”中,作者以李嘉诚的口吻细数长和进入内地市场以来的发展,并称自己“不会跑,也跑不了”。

正是这篇文章,逼长和集团作出了公开回应。这则发布于9月29日的公开回复中,李嘉诚本人仅以百余字回应自己在争议中的感受。“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双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以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李嘉诚表示。

除此之外,与撤资相关的质疑则交由长和集团公共事务部负责回应。“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股东手中。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长和集团回应称。

“现在内地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很高,整个市场环境也不怎么好,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出售一些资产,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九鼎德盛首席策略分析师肖玉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上市公司“户口外迁”

“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相信多年后都会屹立于香港,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2013年撤资传闻甚嚣尘上之时,李嘉诚如此公开表过决心。

时隔两年,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虽然电能实业和长江生命两家公司仍然在香港保留了注册信息,但李嘉诚也并未全数遵守当初的许诺。

目前,长和系旗下共有10家上市公司,包括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地产、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港灯、长江生命、TOM集团、置富产业、泓富产业以及汇贤产业。时代周报记者在香港查册中心查询发现,根据公司注册资料显示,目前电能实业和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仍保留注册信息,其余8家注册地均在境外。

除此之外,时代周报记者在查册中心查询发现,以李嘉诚为董事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有41家,迄今为止仍然注册在案且维持营业的有17家。

“集团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包括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电能实业有限公司、港灯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等,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缴纳香港的公司利得税。”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事务部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复中表示。

长和实业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时称,目前长和系旗下上市公司仍然在缴纳香港的公司利得税,但并未正面回复公司迁册一事。从李嘉诚近两年来对旗下公司的整合中可以看出,其已然无法信守不迁册的承诺,这也是近期最为外界所诟病的地方。

2015年1月9日,李嘉诚启动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世纪大重组,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将对两者的业务重新组合,分别打包以地产和非地产为主业的两个全新上市公司—长江实业地产及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且两家公司没有股权隶属关系。

此次重组,原有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注册地仍然在香港,但两者分别隶属于新成立的长实地产与长和实业,而长实地产与长和实业均为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新公司。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李嘉诚通过此举将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已经悄然迁移。

对于控股公司设立于开曼群岛的安排,李嘉诚回应称,主要是为了交易的便利性。比如,长和系重组之中,每一股长实地产股份换取一股长和实业新股,以及每一股长和实业股份再获派发一股长实地产股份,该等交易在香港现行公司法框架下无法实现,故必须借助开曼群岛这个注册地来实现。

在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世纪大重组完成后,李嘉诚再次借助重组完成公司的迁册。9月8日,长和系再度启动重组,将旗下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合并。根据重组方案,每股电能实业股份可以换得1.04股长江基建股份,重组完成后,成立近40年的电能实业将功成身退,退出港股市场。

也就是说,在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的重组完成后,长和系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均为境外。

“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设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长和集团在回应传闻时表示。

资产西行

在商言商,资本趋利,这是评判大部分商业行为的根本准则。李嘉诚也不例外。

出售在内地资产,对旗下上市公司进行迁册,与这些举措同时发生的还有频繁地在欧洲跑马圈地。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近5年,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频率极高。即使身处舆论的风暴,李嘉诚也不紧不慢地保持在欧洲的投资步伐。

近日,电能实业刚刚达成由其联合控股的合资企业收购葡萄牙风电公司Iberwind Group的协议。Iberwind风力发电公司是葡萄牙第二大风力发电公司,在葡萄牙拥有39处发电场所。6年前,马格南资本以1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Iberwind。其间,该公司的电机安装总量增加了41%。

此次,Iberwind将由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组成的合资公司收购,收购价格为2.88亿欧元。收购交易正待监管机构批准。

事实上,在Iberwind之前,李嘉诚对欧洲的投资已经延续了十多年,而其在欧洲的投资偏好基建、电讯和能源等行业。

截至目前,李嘉诚已经或者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2010年,李嘉诚斥资91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2012年8月,长江基建等出资77.53亿港元收购英国天然气供应商;今年3月,和黄以102.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旗下英国无限营运商O2。截至目前,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达3900亿港元。

除了在英国之外,李嘉诚在2013年先后以13亿港元和97.7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及荷兰垃圾处理公司AVR;2014年5月,长和系参与竞购澳洲天然气商;2014年8月,长实拟从爱尔兰飞机租赁商AWAS手中购买一批航空器材资产,这是其首次大规模进入航空业。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认为,放眼全局,在整个欧洲市场,李嘉诚购买的资产包括基建、电讯、能源等。根据重组前和记黄埔在2014年的中期报表显示,欧洲业务贡献的利润占比39%,较2013年同期增长18%,已经超过了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利润总和。

“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还是处于下行的状态,欧洲的经济经过触底,现在已经开始复苏了,所以整个环境还不错。这次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也会提到这个核电项目,能源类项目的投资前景还是不错的。相比之下,房地产发展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理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嘉诚旗下资产西行的过程中,被视作其接班人的长子李泽钜扮演了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2012年5月25日,长和系股东大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嘉诚公开了自己的财产分配计划。根据李嘉诚的计划,长和系旗下实业部分即未来长和系旗下所有资产,将会交给长子李泽钜。李泽钜本人将得到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权,这三家公司是李嘉诚旗下最值钱、权重最大的资产。

正是从2012年开始,长和投资欧洲的步伐加快,这其中,李泽钜操刀多项投资并购项目。目前已经公布的投资项目中,以基建、电讯和能源等行业为主,这跟李泽钜执掌长江基建多年积累的经验密不可分。

“基建、能源是长和一直以来的投资方向,也是集团的战略方向。欧洲目前的投资环境比较好,他们的投资只是作为商人来考虑,没必要过多解读;另一方面,地产肯定也是他们重要的投资方向,只是说投资的具体区域要看实际情况。”肖玉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