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

让出租车改革的创新味更浓

2015-10-12 12:44:21 来源:中国网

评论

这两年,出租车行业动静不小。历经网络约租车的冲击,个别地方出租车聚集停运,一些省市出台“专车”新政,以及部分城市减免“份子钱”之后,权威部门的态度越来越明晰,改革的步子越来越坚定。

日前,交通部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从这些条款中读出不少深意:一方面“网约车”终于可以获得合法地位,无论是平台,还是车辆、司机以及乘客都将纳入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中去;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试图在出租车行业新老业态之间做出利益平衡,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避免操之过急的“休克式”改革。

国家层面的意见还需要时间来明确,最近一些地方的探索也可圈可点。比如,上海市交通委近期发放第一张“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并透露了一些监管办法,被称为“上海模式”。相比征求意见稿中的审慎姿态,上海改革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史中,在面对新生事物时,中央往往默许地方先行先试,等实践检验出正确的办法后再全国推广,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出租车行业面临重大变局之际,采取类似的做法也值得期待。

回顾我国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前后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在解决群众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之后发展几乎停滞。如今,出租汽车“打车难”、服务差被市民广为诟病,从业者抱怨多多,停运事件周期性爆发,社会也不断质疑行业管制与垄断。

改革已迫在眉睫,在传统管理体制尚未作出反应之前,市场用其野蛮生长的力量撬动了这个堡垒,加速了改革的进程。现在的征求意见稿,也算是积极应对的尝试。在我们看来,无论是照顾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利益,还是认同市场自发和技术创新的趋势,这场改革都应该围绕三个原则进行。

首先,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增加公平竞争的内涵,逐渐打破经营权的垄断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次,出租车行业应该提高用车效率,通过机制变革和技术革新来节约资源和时间;再次,出租车行业改革应该确保大多数人的福利增加,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实际上,处于深水区的改革领域不限于出租车行业,我们期待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能够合力启动更多领域的改革,这既需要政府部门自身的改革予以配合,同时也需要提高市场的自我净化和规范能力。

当然,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面对改革中的利益受损者,可以适当采取利益补偿的方式,换取改革获得顺利推行。我们相信,这场出租车领域的新旧业态之争,不仅会让这个行业面貌一新,更多创新的基因也会渗透到其他传统行业,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气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