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中国海油、首钢集团、北京燃气等企业齐聚,向海平: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直击2023中关村论坛
2023-06-01 15:10:46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苗诗雨 李贝贝 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除了要求能源企业减碳节能外,提升科技水平也已成为必要措施之一。
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下称“中关村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要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建立健全支持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能源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2023年中关村论坛同期还举办了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科博会。会上,记者通过与南方电网、中国电建(601669)、中国海油(600938)、中国石油、首钢集团、北京燃气、ABB等多家能源企业沟通获悉,科技化发展已列入多家企业核心任务,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
能源发展需追求科技创新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显著,新增装机容量中,新能源日渐占据半壁江山,活跃在各大应用场景。但记者调查也了解到,新能源快速发展之下,实际发电量的使用效率亟待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在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等领域方向探索仍需新的“破题思路”。
作为当下行业颇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向海平、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等人士较一致认为,加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将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向海平向《》记者等人士表示,新时代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向海平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能源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下称“《实施方案》”),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张雨东透露,未来科技部将多方面进一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其中,会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促进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多家能源企业提速科技发展
实际上,记者实地走访科博会了解到,目前科技化发展也已成为多家能源企业的一大核心任务。诸如中国海油、中国石油、南方电网、首钢集团、金隅集团(601992)等多家企业均向记者介绍了其科技创新投入成果。
其中,作为电网侧核心企业,南方电网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源、网、荷、储”绿色低碳电网技术、直流工程、高温交流超导电缆、抽水蓄能等方面投入研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两型”建设。“2023年,南方电网科技研发投入将超110亿,同比增长6.70%。”南方电网向记者表示道。
不仅如此,燃气作为与居民生活关联度颇高的一大能源,当下企业在安全技术层面也加大了投入。科博会上,记者了解到,当下北京燃气通过北斗的燃气管网风险防控技术、智慧应急系统、多能源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提升燃气安全。
北京燃气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一方面,“风险综合感知-仿真模拟推演-早期预测预警-数智化预案-智能化调度”的全链条防控技术理念,以科技手段提高超大规模城市燃气应急处突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北斗+燃气”的城市燃气管网主动安全风险防控与管理决策体系,提升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水平。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单个行业工业排放较大的碳排放源。本次科博会上,记者也了解到目前首钢集团在推动科技创新降碳发展。首钢集团控股单位首钢朗泽科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其公司自主研发,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可将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转化为生物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能将无机碳和氮直接转化为有机碳和氮。
首钢朗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通过该技术创新,整体能源转换率能达到60%左右,并且成本相对粮食乙醇能够降低超30%。据介绍,目前首钢朗泽自主研发的二代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吨乙醇直接消耗二氧化碳0.5吨。
CCUS或成热点赛道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实地走访科博会和参与2023中关村论坛过程中留意到,CCUS出现和被提及次数十分频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石油化工行业要大力攻关应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CCUS技术。其中马永生提到,要加强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攻关,推进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高端材料的技术研发,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地下封存等协同利用技术,构建化石能源+CCUS与新能源互补的新型零碳负碳产业链。
记者也获悉,当下包括中国海油、金隅集团等企业也重点布局相关领域技术创新。
6月1日,记者从中国海油方面了解到,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据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二氧化碳回注的地层具有“穹顶”式的地质构造,该地质构造类似一个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金隅集团也向记者表示,2022年金隅集团投入全球水泥行业规模最大的10万吨/年复杂烟气CO2捕集利用示范项目,旗下水泥板块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原燃材料替代技术、碳利用与碳捕集技术、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推动绿色转型。
实际上,CCUS并非是新兴技术手段,记者留意到此前《实施方案》中便重点强调了CCUS技术的研发投入。明确要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着眼长远加大CCUS与清洁能源融合的工程技术研发,开展矿化封存、陆上和海洋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力争到2025年实现单位二氧化碳捕集能耗比2020年下降20%,到2030年下降30%,实现捕集成本大幅下降。
标签:
[责任编辑:renwu001]
相关阅读
- (2015-08-11)中芯国际为何率先量产28nm的骁龙410?
- (2015-08-11)为了卖炫感枪,他又做了一款叫VR游戏播放器的产品
- (2015-08-11)小米5屏幕哪家造?三星给出AMOLED
- (2015-08-09)掌贝微POS:我们不做淘宝,要做O2O中最后的一环
- (2015-08-09)回顾暴雪科隆展:诚意满满,让你找回青春
- (2015-08-09)这个户外“机器人”已经学会了躲雨
- (2023-06-01)今日最新!中国海油、首钢集团、北京燃气等企业齐聚,向海平: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直击2023中关村论坛
- (2023-06-01)环球观察:股东权益变动是好事还是坏事_股东权益
- (2023-06-01)焦点热讯:机构联手封板华建集团 游资抢筹佰维存储丨龙虎榜
- (2023-06-01)数字货币概念股震荡走高
- (2023-06-01)世界观速讯丨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投运
- (2023-06-01)全球讯息:华平投资完成中欧基金23.3%股权受让交割,成最大机构股东
- (2023-06-01)扬杰科技:公司MOS、二三极管等功率器件产品已运用到英伟达相关产品
- (2023-06-01)高德红外:衷华脑机公司为董事长黄立个人投资设立的企业
- (2023-06-01)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初试分数线是多少?-世界观速讯
- (2023-06-01)沈阳医学院在职研究生分数要求是多少?-全球今亮点
- (2023-06-01)清华志清中学国际部能插班吗?|当前简讯
- (2023-06-01)成都沃顿公学G20班的特色与招生条件
- (2023-06-01)吉利银河L7放大招,勇闯智能电混SUV“峡谷高端局”!|快资讯
- (2023-06-01)全球快资讯:全柴动力2021目标价(全柴动力)
最近更新
- (2023-06-01)本泽马离队在即,皇马顶级前锋三选一,姆巴佩可能性最小
- (2023-06-01)成立新公司布局自研芯片?荣耀回应:重点方向是终端测核心软件、图形算法等方面的研发|天天最资讯
- (2023-06-01)美国航空航天局 UFO 团队首次召开公开会议,讨论了什么?
- (2023-06-01)【全球快播报】抗原检测概念股异动拉升
- (2023-06-01)环球新资讯:教育股集体拉升 创业黑马涨超14% 全通教育、科德教育、昂立教育、博瑞传播等涨超4%
- (2023-06-01)海锅股份: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焦点速讯
- (2023-06-01)红旗连锁董事长曹世如捐赠210万元 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2023-06-01)【新要闻】部分涨幅超11%,LV于6月1日涨价
- (2023-06-01)滴胶是什么胶 滴胶是什么
- (2023-06-01)工业机器人专业主要学什么,好就业吗
- (2023-06-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2024届有线上课程吗? 世界今头条
- (2023-06-01)北京市朝阳区正源新亚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样?学费贵吗?
- (2023-06-01)全球焦点!创新药板块拉升走高
- (2023-06-01)电力每日要闻(2023年6月1日) 焦点速读
- (2023-06-01)播报: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会见安谋公司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
- (2023-06-01)小冰公司:首批网红明星克隆人已提前上线
- (2023-06-01)重庆路桥:澜至电子部分芯片产品应用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
- (2023-06-01)公安部:经过半年打击整治 农村赌博类警情同比下降23.1%
- (2023-06-01)桥架施工费多少钱一米(安装桥架多少钱一米)-环球热头条
- (2023-06-01)当前资讯!DIY“格林奇”礼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