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世界快消息!重磅|北京鼎石国际学校最具竞争性与知名度的“学者”奖学金项目开放申请 -->

2022-12-10 08:58:06 来源:育路教育网

在鼎石,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她们在学术上表现出色,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出色的行动力;他/她们践行着北京鼎石学校的教育精神,在不同的领域深入探索、开拓;他/她们用一颗充满热情、心怀他人的心,帮助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他/她们用不同的方式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如何用自己的力量,真正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


【资料图】

2018年,鼎石设立了“学者”奖学金,正是为了嘉奖拥有上述特质的年轻人,鼓励他/她们继续成为榜样力量,为社会乃至世界带去积极的影响。

最近两年,有7位鼎石学生先后荣获了“学者”奖学金,他/她们分别是11年级的Arsh Noman、耿雪霰、高逸、李若溪;12年级的陈雁之、常晟嘉和刘嘉桐。今天,学校选取了其中3位奖学金获得者的故事切面,在分享鼎石学子风貌、向更多人传递鼎石教育理想的同时,希望激励更多的学子传递积极向上、影响世界的青年力量。

刘嘉桐

还有什么比关心人类生活

更重要的?

刘嘉桐有一个梦想:在未来当一名记者。

她说,人们都希望一种理想世界的存在,那么总要有人先站出来,而她,不想把自己置身之外。

而在刘嘉桐看来,记者是一个社会问题的记录者和发声者。刘嘉桐希望能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更为深入和广泛地参与探讨和调研,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社会进步的议题,并参与改变。

这个梦想从何说起呢?刘嘉桐提起了11年级的认识论课堂。在这门带领同学们探索学和人生意义的课程中,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开放式的交流和探讨中,刘嘉桐对哲学的兴趣也一点点生根发芽。在认识论课堂之外,她开始自己探索和研究哲学问题。

去年,刘嘉桐跟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系教授Yitzhak Y.Melamed,在先锋学者项目里研究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她深入研读了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灵魂的激情》和《哲学原理》之后,结合自己对这几本哲学著作的思考和理解,将神学和认知论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篇名为《为知识所束缚?论笛卡尔〈沉思录〉中自由意志观》的学术论文。在论文的结尾,刘嘉桐这样写道:

拥有知识并不会减弱人类的自由意志。然而,伴随这种自由而来的是道德责任。在造物主已经给予我们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后,我们该如何坚持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应该将自己局限于意识形态从而放弃追寻自由的权利吗?我们是否可以积极地寻求新的视角,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开放?当我们继续探索认识论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问自己的重要问题。

这篇将近3万字的富有独特见地的英文论文,让Yitzhak Y.Melamed教授给予了刘嘉桐极高的评价。

“她的论文达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三、大四最优秀学生的论文水平。刘嘉桐非常有才华,也非常积极,上课时总是准备充分,她对课堂讨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许多精彩的问题和质疑。她就像一颗宝石,她的天赋是无限的。刘嘉桐是我遇到的top5%的学生。”

项目结束,刘嘉桐并没有停止自己在哲学领域的探索,她将对哲学的兴趣扩展到了历史和文学领域。并且,她想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更多的人,在鼎石社区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今年,尽管已经12年级,刘嘉桐依旧在繁忙的学业中抽出时间,开设了一个历史KAP(鼎石活动项目),与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讨论历史、政治和哲学。她带领大家谈论马克思主义,讨论反乌托邦,分析卢梭,讨论各自对自由的理解……在这样的交流和表达中他们探讨着这些议题带来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开拓着各自认知的边界。

而在历史KAP里的讨论,成员们也会在各自的年级与同学的交流中、在课堂上继续探讨和分享。参与历史KAP之一,来自10年级的王子卿,还根据KAP课上的探讨撰写了一篇关于真理的文章。他梳理了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古代中国和历代非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展示了从过去到现在各个文化在探讨真理问题上的思想多样性。王子卿写道:

“什么是真理?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如何获取真理?真理有时不能通过试图解释世界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运作来找到。当我们把社会、个人和相关主体本身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时,才可能找到真理。”

这也是刘嘉桐想通过这个KAP带给大家的影响。她分享道:

柏拉图2500年之前就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认为我也可以参与到2500年前的对话中,我也要去讨论我所关心的: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面。

而且,我们不仅仅在讨论具体的知识和话题,我更希望这样的小组讨论成为影响身边同龄人的一种方式。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后能如何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刘嘉桐以鼎石实行的“素食星期一”为例表达自己的思考:“素食星期一,除了能够为减少碳排放量做贡献,促进环境友好之外,

更重要的是,素食星期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意识,让社区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我们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在关心、在参与、在行动。”

加入鼎石学生媒体团队(SMS),是刘嘉桐实践自己这一想法的另一种方式。学生媒体团队,是鼎石最大的学生媒体组织。他们用文字、照片、视频、直播等方式记录发生在校园里大大小小的事件,在鼎石社区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去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期间,在老师的帮助下,刘嘉桐作为主导人,和SMS团队将近65位成员一起组织了一次面向全社区的关于COP26的直播。直播向社区传递COP26峰会的重要内容,每天早上20分钟的直播持续了两周。

看似每天只要20分钟,学生们却要付出10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作为策划人、主持人之一的刘嘉桐,在直播期间的两周里,每天一放学便一头扎进学生多媒体教室,统筹、协调、选人、写新闻稿……回宿舍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

但刘嘉桐认为,这次直播,把全社区成员纳入到这一事件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在鼎石不同的课堂上,我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关注和讨论气候变化或环境问题,而对鼎石社区来说,COP26大会就是一次最直接的学和探讨机会。”

刘嘉桐一直是一个“能看得见别人”的人。在发起和主导历史KAP之前,她还曾主导过一个名叫“微笑行动”的KAP,通过制定不同的慈善义卖计划,刘嘉桐和KAP成员们为需要帮助的唇腭裂患者募集善款。

在调研中刘嘉桐发现,在一些偏远的山村,患有唇腭裂的女性能得到救治的机会远远低于男性,所以,她们会更注重对唇腭裂女童的救助机会。

“我们的信念是,每个人都有微笑的权利。”

刘嘉桐在戏剧A Wrinkle in Time中

扮演女主角Meg

“有什么能比研究这些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话题更有意义的事?”刘嘉桐说,关注超越自我、超越个体之外更广阔的世界,这正是鼎石赋予她的精神,而她也将带着这种精神,将积极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Arsh Noman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Arsh的笔记本电脑上,贴着很多有趣的贴纸,这些都是他喜欢的人物或领域:来自古埃及的太阳神之眼;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的火箭引擎;摇滚乐队齐柏林飞艇、披头士,还有哲学家尼采。

作为一所世界学校,鼎石一直倡导培养世界公民。但是Arsh加入鼎石之时,已然是一个世界公民了。

Arsh Noman,这个15岁的印度少年,拥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同是印度人的爸爸和妈妈,却拥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父亲是穆斯林,母亲信仰锡克教。Arsh出生在泰国曼谷,并在那里长到6岁。接着,他随父母从曼谷搬到马来西亚,在那里生活了7年。后来,爸爸妈妈带他来到中国浙江,在温州生活了2年之后,Arsh来到了鼎石。

在马来西亚,Arsh和同学在一起进行野外考察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成长经历,多元文化的碰撞,让Arsh拥有一颗极为开放、包容、充满好奇的心。他熟知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惯;他了解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除了英语,他会说一口流利的马来语;在浙江学期间,他开始学中文,并试图研究理解难度极大的温州方言。

Arsh懂得在不同文化里汲取营养,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当作自己学和成长的机会。Arsh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前往不同国家的不同大学教书。因此,从小Arsh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他所生活的社区被浓厚的学术气息包围。

在不同地方学的经历,也让Arsh能够以一个世界公民的心态去融入当地的生活。

在马来西亚生活期间,有一年,他居住地的临州,发现了一例细螺旋体(Leptospirosis)病例。这种源自老鼠尿液的疾病,污染了一个游客常去光顾的天然岩洞。Arsh迅速意识到,水系是相通的,这种疾病可能会很快传播到自己所在的州以及其他地方。于是,Arsh和同学们与州政府合作,去周围的主要水源地收集水样,并一一进行分析检测,以确认细螺旋体病没有进一步传播。

Arsh还与同学制作了科普细螺旋体病的宣传手册,希望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病菌并了解预防措施。

因为极具服务意识和现实意义,他们的这一项目进入了联合国全球社会领袖(United Nations Global Social Leaders)半决赛,Arsh也看到了作为青少年的巨大力量。

第二年,他和同学们又发起了一个在学校种植蘑菇的项目。“在马来西亚,食用肉的价格很贵,这使得一部分人买不起肉。”Arsh说,“于是,我们想到了一种可以代替肉的食物,那就是美味的蘑菇。蘑菇不仅价钱便宜,生长速度快,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种植蘑菇不会破坏环境。”

于是,Arsh和同学们去了当地一家蘑菇种植基地学如何种植蘑菇。之后,他们把学校的一间闲置教室改造成了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蘑菇种植基地。“我们的种植很成功,地板上到处都是蘑菇,天花板上也挂着蘑菇。我们把收获的蘑菇捐给了需要它们的人。”

Arsh回想起来,最近几年,自己每一年都要干一件“大事”。11岁研究了细螺旋体病,12岁学种植蘑菇,13岁他创建了一个共享编程平台。

那是刚到温州的时候,Arsh还没有朋友,“所以我决定自己创造机会。”他在网络上邀请不同的程序员,和自己一起创建了一个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用于教育的编程网站。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和程序,就可以在这个平台免费编程。同时,Arsh还设置了一个编程游戏比赛,帮助大家学编程的相关知识。

Arsh在鼎石11年级学生

高逸和王一达主导的知识碗KAP里

“后来,我们与一个学生领导的非政府组织合作,他们为我们平台提供编程课程。我们还为12个不同的组织管理他们的网站。每个月,我们网站大概有几万的访问量。”

现在来到鼎石,Arsh准备在自己的CAS(创造、活动与服务)项目中再次启动这项研究。除了鼎石同学,他还想邀请校外的同学参与进来,为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除了在理科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Arsh对人文学科和艺术也非常感兴趣。

“在造福人类方面,我坚信科学和艺术两者缺一不可。”

他喜欢阅读,尤其是科幻小说。因为喜欢《侏罗纪公园》,Arsh阅读了迈克尔·克莱顿的几乎每一本书。Arsh还阅读过很多哲学家的作品,尼采是他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对哲学的热爱,Arsh也加入了刘嘉桐的历史KAP。

“在这个KAP里,我们讨论政治和经济理论,我们深入研究乌托邦的概念,我们也讨论尼采。这是一个非常开放、自由的讨论场域,为我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和探索新事物的机会。”

在刘嘉桐看来,Arsh是一个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他的想法都非常新颖,也非常现实,他会挑战我的有些固有看法,促使我结合一些生活实际去思考理想主义。”

Arsh在不同领域展露自己的才华,除了历史KAP,他还参加了知识碗、编程、美国学术十项全能比赛、网球等多个KAP,他用积极热情的学态度影响着周围的人。

“Arsh是一个在学术方面既有实力,也有潜力的人。他有两门高级课程和我选的一样,我们会在一起交流自己对于这两门课程的想法。在与他聊天的过程中,我能了解到他的不同视角,从而获得一些我可以参考的心得。我认为,像Arsh这样的学生加入鼎石,会让鼎石的文化更加多元,也能进一步提升鼎石大家庭的包容性。”11年级学生王一达分享道。

虽然在不同地方的生活经历让Arsh拥有丰富的学体验,但鼎石的学体系和学氛围,依然让Arsh感受到全新的气息。

对于文化的多样性,Arsh一针见血地指出,相比强调一个人所来自的国家,他更愿意将每个人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虽然大部分同学都是中国人,但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

作为一个“第三文化”的孩子,Arsh几乎没有在印度生活过,但他并不觉得自己和印度断了联系。

我吃的食物、听的音乐、说的语言、过的节日,仍然与印度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永远也不会断,因为,这是我祖先的文化,我父母的文化,也是我的文化。

Arsh也不在意将来去哪里上大学,“只要那个地方能带给我滋养,只要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我仍然可以向他们学。”

在尼采的书中,Arsh体会到,宗教并不是一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个人主义信仰才是最大的动力。

“当我们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我们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Arsh说着,自信而坚定。

李若溪

“中音谱号的人生之乐”

上9年级时,李若溪写过一篇文章,把平凡普通的自己比喻成乐谱里的中音谱号。

“小提琴会跟随着高音谱号轻快柔和地放声歌唱,大提琴会伴着低音谱号沉稳又不失激情地小声低吟。中音谱号在高音与低音谱号的中间,身后只有中提琴默默的朗诵声,常被大提琴与小提琴的歌喉所淹没。”

“可是,做一个中音谱号又如何?”李若溪接着写道,“高音、低音与中音都为‘谱号’,而‘谱号’一词在法语中的含义为‘钥匙’。每一把钥匙打开的都是不同的锁,每一个人创造的也都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这是李若溪发自内心的真诚思考。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证明着"中音谱号"的价值和意义。

去年这个时候,李若溪本应该出现在牛津大学校园,参加世界顶级学术竞赛约翰·洛克写作奖的颁奖典礼。她在这项由牛津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评委会的顶级赛事「历史组别」的角逐中,荣获了“High Commendations”评级。

这是李若溪第一次参加校外专业的学术论文写作竞赛。很难想象,6年级刚来鼎石的时候,李若溪的英文还不太跟得上。她一路“打怪升级”,到9年级,就进入了英文语言与文学班。

虽然受疫情影响,李若溪没能前往牛津大学参加这次颁奖典礼,但她受到的巨大激励,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英文写作的热爱。

6年级的李若溪(左三)在一次课堂活动上

她还在一次国内的写作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这篇文章还被正式发表在杂志上。在这之后,她成为了鼎石学生自媒体“大番茄”微信公众号的一位英文写作者和艺术专栏的策划人。

如此巨大的进步,蕴含在平时小小的学细节中。有一次英文课学了双关语,老师让每个同学制作一张关于双关语的海报。因为对双关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后,李若溪自己研究,最后创作了18张关于双关语海报。她说,这些双关语的背后有她对很多社会现状的思考。

李若溪创作的双关语海报(部分)

千篇一律的重复没有意义,我喜欢有创造力的事物。只有创造才能带来新的东西,只有新的东西才能带来发展。

李若溪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热情的学者,她的字典里没有“凑合”,一旦决定要做,她就一定会做好。这种热情不仅仅体现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中,即使是一提起就会让自己发怵的数学,李若溪也能努力得到满分。

持续努力的回报不仅仅是高分,还改变了李若溪对数学的态度。

有一天,李若溪为了一次数学考试而苦做数学题,突然,正在分析的一道题让李若溪眼前一亮,她发自内心地感概道:这道题出得漂亮啊!接着,她回过神来,并惊讶于自己的反应:“我竟然意识到了数学的美妙之处!”

这是李若溪学数学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能拥有这样的收获,李若溪归功于自己研究的心理学中的标签效应:

“在探索自我的阶段,我并没有给自己下定义暗示我不擅长理科。正是因为我没有畏惧眼前的困难,我才能发现数学的美。”

接触到心理学,是李若溪上9年级的时候。那时,她和好朋友参加了学姐马琪儿创立的心理学KAP。在这个KAP中,李若溪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由于进入12年级的马琪儿学业繁忙,10年级的李若溪主动提出接管这个KAP,即使那时的她对心理学还不是非常了解,但她知道,对这个领域拥有的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是做好这个KAP最重要的动力和因素。

李若溪在自己和乔紫南一起主导的心理KAP课上

10年级暑假,李若溪和另一位负责人乔紫南一起自学心理学知识并开始准备课件。除了课堂上的调查问卷和互动活动,李若溪和乔紫南还把KAP课上的内容延展到课堂之外,比如,在图书馆的白板上设计心理学的互动问答;比如,创建心理学讨论的微信群。

在这个微信群里,因为群组成员们的讨论非常积极,李若溪想创建一个更大的群,把社区里更多的人纳入进来。一下课,李若溪就设计了面向整个鼎石社区的宣传海报,当天,群里的成员就达到了100多人。

群组成员们会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看到的关于心理学文章、视频、纪录片等资料,在分享中,每个人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大家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有个同学还给这个群起了个温暖的名字,叫心房图书馆。

去年,李若溪遇到了睡眠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的同时,李若溪想到,或许很多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发展成一个探索项目呢?

于是,李若溪带领心理学KAP的同学一起,探索睡眠和焦虑之间的关系、产生焦虑的原因以及缓解焦虑的不同方式。

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李若溪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学慢慢形成了一个体系。除了KAP课,她的个人设计项目研究了记忆心理学。

“我们为什么会记住一件事,为什么会忘记某些场景,如何增强记忆?”李若溪查阅、学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其中,我在鼎石图书馆里借到一本《记忆(牛津通识读本)》对我帮助很大。这本书介绍了记忆背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原理,我总结梳理了这些内容,并整理出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给了更多的同学。”

谈到李若溪在心理学方面的探索,鼎石招生部主任Chris McColl有很多话要说:

尽管对于心理学这一领域来说,李若溪还很年轻,但她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她用近似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和角度来看待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而开展相关活动。

李若溪非常善于表达,她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希望能激励其他人像她一样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探索不断深入的同时,李若溪也逐渐意识到,应该把心理学的影响扩展到社区之外的更广阔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样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而且,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知道的一小部分知识分享出来,我们懂的就会越来越多。”

这也正是“学者”奖学金期望看到的榜样力量。当每个人都开始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分享、学,并付诸行动,就会为世界带来一丝积极的改变。

李若溪准备在B站开设一个名叫“向‘网’的生活”的频道,她会在这里分享自己对网络信息、建立社交边界等问题的看法。李若溪的CAS项目也在实践这一想法,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发了一个关于媒介素养的教育项目,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群体学会辨别真假新闻,不被铺天盖地的鱼龙混杂的信息和广告所左右,从而更有自主意识地去生活。

作为鼎石「文学剧场」拜伦院舍的舍长之一,

李若溪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

「文学剧场」举办的各种丰富的活动

尽管取得了很多好成绩,尽管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周围的人,李若溪依然谦逊、低调。如今,获得了“学者”奖学金的她依然认为自己是“中音谱号”。

李若溪说,自己没有站在耀眼的舞台中央,她在人群中,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但是,李若溪认为,不站在舞台上依然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众生皆平凡,众人皆独特。不要重复他人的人生,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让高音或低音符困扰你,要是没有了中音谱号,乐谱将不再完整,音乐将不再饱满。人生没有顶峰,音符也永无止境,让我们在乐章的终止前与无解和解,演奏出最为平凡又非凡的人生之乐。

获得鼎石“学者”奖学金的学生,是优秀的学者,也是平凡普通的中学生。他/她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这样在不同领域表现出色的年轻人。或许,下一个申请到“学者”奖学金的人,就在这些学生当中。

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鼎石“学者”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学校专访了鼎石招生部主任Chris McColl,希望他的解读能让大家对此有更清晰的认知,也有更为积极的前进动力。

Chris McColl

鼎石招生部主任

鼎石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立了创始人奖学金、“君子“奖学金和“学者”奖学金。请问,“学者”奖学金与另外两种奖学金有何异同?“学者”奖学金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Chris McColl:“创始人”奖学金获得者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准,而且,我们每年都会审查获得者的学术进展状况。

“君子”奖学金除了要求更高的学术水准之外,还要能担当起领导者的职责,积极投身于服务。

而获得鼎石“学者”奖学金的学生,往往代表着,或者说我们期望他/她们能够代表我们在鼎石践行的教育理想。当这些与学校共享“鼎石”这个名字的学生离开校园,走向世界的时候,人们能看到鼎石在他/她们身上塑造的印记。

“学者”奖学金希望招收拥有追求卓越、钻研学术、才智过人、充满好奇的头脑与品质的学生,他/她们努力探索各个学科的所有奥秘。无论是科学、数学、技术、文学、法律或其他领域,只要他/她们开始钻研,就会满怀热情,坚持不懈。

“学者”奖学金获得者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Chris McColl:他/她们的学术成绩在鼎石都处于顶尖水平;他/她们的内心有一种炽热的能量在燃烧,他/她们拥有追寻内心热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温暖并影响着周围的人。

他/她们有一种源自本能的好奇心。提到感兴趣的话题,你能感受到他/她们身上涌动着好奇心和激情带来的能量。

他/她们不是只会学的书呆子,他/她们富有人情味,他/她们不会忘记书本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他/她们都满怀雄心壮志。这种雄心壮志都是为了改善他人的生活,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不仅仅只是为了显示自己。

他/她们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心理韧性。他/她们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懂得从之前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利用失败的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您看来,鼎石设立奖学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奖学金的设立将为鼎石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更为深远的影响呢?

Chris McColl:鼎石奖学金是鼎石精神的完美映照——我们正在努力培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学生。我们深信,鼎石奖学金获得者是一批即将带来变革的年轻人,他/她们会以实际行动践行鼎石“世界学校”的理念——我们以奖学金的形式鼓励他们实现梦想。

他/她们从鼎石社区中汲取精华,并将其带到世界上的其他社区,将我们与更广泛的教育界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事情。这就是创立鼎石的目的: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获得奖学金的学子们正在以最有力的方式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奖学金介绍

“学者”奖学金

作为鼎石最具竞争性与知名度的奖学金,“学者”奖学金项目代表了学术、领导力与服务方面的最高水平。获得该奖学金的学生应在课内外都展现出杰出的才华与成就,亦体现鼎石“仁义礼智信”的五项共同价值观。

如同获得“君子”奖学金的学生一样,“学者”奖学金的获得者懂得提升课堂讨论的智识水平,为社区活动做出卓越贡献。在精进学术之外,他们在音乐、艺术、运动与社区领导力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他们必须拥有出色的英语口语与写作能力。除常规申请材料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一份奖学金申请文书、一份额外的教师推荐信、一份有关某项课外活动的个人推荐信及在此活动中有卓越表现或成就的相关证明文件,以及一份近期的托福考试成绩。最终入围的学生还将接受评选委员会额外的面试。

申请资格:所有申请10-12年级学位的学生均有资格申请。

推荐阅读:北京鼎石国际学校2023年招生计划

标签: 北京鼎石国际学校奖学金 北京鼎石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renwu001]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