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经济下滑 农村易受伤

2015-10-21 12:23:20 来源:

评论

现在,老家农民随便就能找到活儿干的日子不多了。即使和亲友们一起外出打工,也要关系熟络才行。

我哥近日到了深圳,他脸庞黝黑,刚把小麦种在地里,就背井离乡,要在中国城市找份工作。

近来,来自老家的消息,不好的居多。和我哥一样,大多数农民过着半耕半工生活,务农收入下滑,在城市务工也很难赚到钱。

大豆和玉米是老家秋收的主要农产品,往年大豆卖2元/斤以上,今年只有1.7元/斤;往年玉米卖1元/斤以上,今年只有0.7元/斤,农民的收入肯定会受影响。

老家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近期,国内外大公司的裁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现状。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劳动力价格开始松动。

现在,农民随便就能找到活儿干的日子不多了。即使和亲友们一起外出打工,也要关系熟络才行。各处用工需求都在下降,农民工批量失业了。

我哥来深圳找收入增加的机会,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下滑和房地产业停滞。

2008年之后,中国迅速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部分资金流向了三四线城市,打工者收入增多,钱“回”到农村后到处是一片繁荣景象。很多人都换了房子或盖了新房,我哥靠着为砖厂运输原料赚了一些钱。刚开始,客户付给我哥的钱虽有拖欠,但拖欠一段时间就给了,后来又有拖欠,欠着就欠着了。到2013年左右,拖欠日益严重,空心砖卖给房地产商,房子卖不动无法付款,我哥就无法支撑下去。

整个家乡都是这样。去年回老家,一位政府官员说,承包政府工程的一家公司拖欠银行好几亿元,但政府没钱给这家公司,只能施压银行,让银行不要逼债。可以说,债务正在成为极大的隐患。这一点很像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通货紧缩,三角债问题严重,政府要花大工夫化解,这是经济下行的副产品。

在这种情形下,利润可能变成应收账款放在账薄里,一不小心可能血本无归,做生意、做企业都如履薄冰,控制风险变得比什么都重要,经济就会因此而变冷变慢。

但大城市依然繁华,成了不少人理想的工作之地。我一个远赴新疆打工的亲戚几个月前来到深圳,和他两个已在此地打工的弟弟会合,加上我哥,已经有五个亲戚来到深圳,有些在工地找了份工作,有些还在找工作。

这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关于美国经济的一则报道,成群结队的美国人来到纽约,因为小城市工作岗位在消失,纽约产生更多工作机会,可以放下洗衣机的一室一厅户型异常抢手,很多人要用工资一半租赁类似户型,以至于州长布隆伯格计划增加一室一厅供应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100年前中国经济时局不稳民生凋敝时,人们为何涌向上海,让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这也可以解释英国失业农民为何要成群来到城市。

传统上,中国人安土重迁,但一旦经济衰退,农村一定会受损,一旦经济复苏,也是城市机会更多。

从老家传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老家是传统的烟叶产区,今年风调雨顺,烟叶成色好,收购价格也高。种植比较好的可以收入到8000元/亩,普通的也在6000元/亩以上,据说每亩净利润可达到4000元以上。老家承包几十亩的庄户人家不少,也因为如此,今年土地承包价格没有受经济大形势影响,反而在上升。乡村在变化,真心希望留在村里的人,能不停地顺应社会需求的调整,过上更好的日子。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