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写 >

结构调整:楼继伟在G20说了什么

2015-09-07 11:09:11 来源:中国网

评论

结构调整从来不会一蹴而就。

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包括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

如何理解楼继伟此番表述?

首先,结构调整是政策方向,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而停步,甚至退步。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金融市场也出现波动。为稳定经济增长,确保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中央政府加大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建造、城际铁路建设等在内的“铁公基”投资力度。对此,国际上不乏担心和怀疑的声音,认为中国改革已经停步,中国经济增长又重回依靠投资刺激的老路。楼继伟此次表述,正是对这类担心和质疑的回应。很显然,既然“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那就意味着结构调整步伐不会停止,否则何来“阵痛期”;并且,尽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会因为结构调整而进入“阵痛期”,经济增速难回高增长时代,经济增长或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不会因此而改弦更张。不仅不会停止,相反,“包括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可以看出,楼继伟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这番表述,实际上是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改革不会停步的决心和信心。正如楼继伟所言,“中国政府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红利对冲人口红利的消失,使经济增长保持在7%左右。”

其次,结构调整是一个艰难过程,必须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只有站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这个高度,才能正确认识而不是误读中国政府为稳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刺激出口、增加投资的短期举措。

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依靠投资和出口,使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随着资源、环境等承载力日益脆弱,继续保持以往高速增长势头已无可能,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央政府在结构调整上力措频出,今年更是动作频频,无论是出台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挖掘旅游消费新热点的政策,还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以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培育消费热点,实施结构调整。不过,中国经济数十年来形成的路径依赖,不可能一夜间改变;依靠投资和出口形成的高速增长模式,也不可能在进入新常态后就能快速切换。正因如此,此次楼继伟强调,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主要”说明投资和消费依然会在未来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否则“阵痛”将会变成“长痛”,也只有发挥投资和出口的“主要”作用,才能为结构调整的顺利完成赢得时间;“更多”则说明消费在未来“三驾马车”中的占比将会持续增加,且为经济增长所日益倚重,并最终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其实,一如楼继伟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强调的,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也出现一些可喜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工业;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有所下降,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上半年新增就业700万以上,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走向深入,经济增长结构更为优化,中国经济也将在度过“阵痛期”后,进入经济增长质量更高的新一轮繁荣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