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话题 >

瑞银:动荡时代资产多元组合 中国经济已企稳

2015-09-07 10:34: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专访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兼亚太区资产配置主管Adrian Zuericher:

美国加息悬而未决、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引发股汇债集体共震,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市场动荡加剧,投资者通过低买高卖的择时交易获利变得越发困难,同时全球多元化组合配置资产也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同。”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兼亚太区资产配置主管AdrianZuericher(苏安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坦言。

他表示,与专业投资者相比,亚洲地区的很多个人投资者存在较强的本土偏好(home-bias)以及缺乏对冲基金这类投资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他透露,旗下的投资组合中有18%的资产配置在对冲基金,“这个资产类别能够在市场剧烈波动中获得较好的回报。”

同时,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组合主要出售了马来西亚 、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股票,并在投资组合中陆续增持了日本出口类企业股票、欧洲股票,以及亚洲高收益债券等。目前该组合的整体股票的配置比例为42%,现金水平约5%左右,剩余主要配置一些高评级债券。

“以5-7年的投资周期而言,一个均衡跨资产投资组合的年均回报大约为6%,但整体的波动性大大降低,未来几年整个投资市场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市场震荡无疑将会更加频繁。”他表示。

亚洲市场已提前消化加息

《21世纪》:近期的市场波动显著加大,背后主要有哪些因素?

苏:过去两个月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由于美联储启动加息时间表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挫引发的经济增长担忧,影响了市场的氛围。虽然第二季度,美国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长疲软,但主要受到能源企业盈利下跌的拖累,以标普500指数非能源公司的每股盈利(EPS)计算,第二季度同比上涨6%,而能源企业的每股盈利则下滑1.5%。

大宗商品价格则受到中国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由于基建投资持续减少,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势必减少,未来大宗商品市场仍将面临挑战。同时,低迷的商品价格对很多商品进口国而言,最终他们能够受益于更低的资源价格。

《21世纪》:根据你的观察,美联储加息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苏:目前来看,首次加息的时间表仍取决于各项经济数据。从就业市场来看,结构性的失业问题基本已经消除,整体就业市场已经回归到正常状态,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改善。更紧俏的就业市场为工资水平上涨提供了空间,事实上,7月的数据已经显露出工资上涨的迹象。因此,从劳工市场的角度来看,完全支持美联储于9月启动加息。

然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却影响了通胀目标,美联储希望通过加息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经济增长已经得到改善,从而可以启动加息,改变危机时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

《21世纪》:一旦美联储未能于9月启动加息,市场将会如何反应?

苏:如果美联储未能如市场预期在9月宣布加息,这将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尤其是亚洲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市场一直聚焦的话题将再次出现,经济增长是否慢于预期?美联储是否能在12月启动加息?但我们并不认为市场会再度出现大幅抛售,因为过去几个月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加息的影响,而且经济数据并非如市场预期的那么差。

《21世纪》:市场是否已经提前反映了美联储加息的举措?

苏:事实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已经反映在市场中,我们看到很多亚洲货币在中国央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之前已经出现了大幅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如果美联储最终宣布加息,有助于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25个基点的加息不会改变全球经济增长的基调。

历史经验显示,亚洲市场通常会在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之前提前作出调整,然而在正式宣布加息之后的12个月内,这些市场往往有比较良好的表现,因为加息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

中国经济出现“企稳”

《21世纪》:全球市场近期出现的波动是否缘于中国增长危机?

苏:在西方世界中,对中国的看法目前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悲观一派认为中国面临“硬着陆”的危机,中国的房地产、债务问题十分严重,政府推出的各项措施并未有效刺激实体经济增长,这些观点已经反映在市场上。然而,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包括房地产销售出现明显改善,到第四季度我们将看到更多企稳的迹象,中国政府目前主要关注深化改革,因此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刺激措施上仅为维持经济保持一定增速,集中精力推进各项改革,这亦是他们决定采取更灵活的外汇政策的政策考量。

《21世纪》:你怎么看中国股市今年以来经历的剧烈震荡以及后市发展?

苏:我们在今年年初就对中国股市持谨慎观点,由于市场急速上涨主要受到过多流动性的推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然而,经历近期的深度调整以后,恐慌情绪导致市场进入“超卖”区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出现。但由于目前市场整体情绪依然悲观,我们对中国股市的看法目前为中性。

从企业盈利来看,并未出现恶化的趋势,分析师们没有下调盈利预期,同时估值水平十分具有吸引力。一旦经济增长层面能够提供更多企稳的迹象,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价(risk

premium)要求亦将随之降低。我们正密切关注银行坏账、PMI、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这些领先指标的表现,以及外汇储备变动情况。

《21世纪》:从全球配置的角度来看,哪些市场投资机会较高?

苏:我们目前超配欧洲、日本市场,这两个市场同时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企业盈利大幅改善等积极因素,亚洲区我们推荐印度市场,印度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中国,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在中国市场,一些房地产企业的高收益债券最具投资价值,在近期的市场震荡中,这类高收益债券价格异常坚挺,同时风险回报具有吸引力,我们预期未来六个月的投资回报在4%-5%左右。

同时,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开一些商品相关投资,早在两年前,我们已经将商品剔除出投资组合,因为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大宗商品的波动性异常剧烈,但风险回报却并不吸引。此外,我们对新兴市场股票整体维持低配策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