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周刊 >

什么样的“黑科技”会催化消费升级?

2017-04-28 10:44:18 来源:

评论

没有“黑科技”加持,或许谈不上消费升级,不过如果“黑科技”让零售商无从下手,可能科技也并不能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什么样的“黑科技”适合新零售呢?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很难推陈出新,亚马逊通过一个自有品牌智能音箱的成功案例,很说明一些“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国美做为家电零售业的龙头,正在借势互联网变革,以线上线下融合,以用户体验为王,破题"重新定义零售"。"黑科技"总给我们带来惊艳和意想不到,4月27日,北京国美美谈发布会,以《电气质》为主题,用"黑科技"重新定义生活美学,用"黑科技"改变零售思维。

不是所有“黑科技”都可快速转化消费

就在几天前,在美国Facebook公司的开发者大会上,传说中的大脑“打字”终于亮相了。

简单来说,通过大脑植入物质,人们直接可以利用“脑电波”把自己所想的内容变成文字,输出在屏幕上。在演示视频中,一位全身无法动弹的病人可以通过该程序实现每分钟输出8个单词。Facebook宣布,18个月内将出现更新版本的大脑“打字”系统,目标是每分钟打100个单词——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它是人手正常打字速度的5倍!

有舆论对此“黑科技”的评价是:催人泪下——讲真,估计看到这一幕的人们确实很难坐得住,毕竟梦想中的未来科技就在眼前爆炸了,超越了目前所有人的期望值。

急性子们可能会问,那么,18个月后到哪里才能买得到呢?不过,恐怕绝大部分零售商还不敢打这款产品的主意。从前沿探索到实用普及,如果零售商无从下手,也传导不到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并不能直接改变生活,即便走向实用化的特斯拉们,今天依然是市场上的少数派。

太美做不到,太差不想要,那到底什么样的“黑科技”,才会适合日益逼近的消费升级场景?搞清这一点,对于谈论已久的重新定义零售,就会有一个突破性的认识。

消费升级有“中等收入”生活水平背景

只谈消费不谈收入,其实是耍流氓。根据权威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了个税等之后的个人纯收入。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已经接近或进入了“中等收入”生活水平。英国《经济学人》智库2016年11月2日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的高收入消费者群体数量将会在未来15年(2016-2030)出现井喷,中国年收入高于一万美元的人数将从现在的1.32亿大幅攀升至2030年的4.8亿,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口的比例将由10%扩大至35%。

此外,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根本转变,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数据显示,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64.6%,创下历史新高。在跨境消费中,2016年中国市场总额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据媒体报道,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5万亿元,2018年预计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其中进出口比例1:3。

数据并不冰冷,在切身体验中,进入新生活水平阶段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挑剔,这是一种相对于温饱阶段更高的消费需求。“整体的经济和收入水平已经达到足以支持家电消费升级的程度,主要消费者群体以中青年群体为主”,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我国家电行业已步入消费升级新阶段。不仅家电,数码手机等快消品从市场发展来看,“凑合着用”的时代已经结束,消费升级让新一代产品越来越强调“黑科技”加持、设计感和品牌魅力等等,价格相反不是首当其冲的考虑,这可能是产品进化史上的最新趋势。

用户赶着为“黑科技”买单的心理如何剖析?国美电器品牌中心总监张晶晶在“美谈”系列发布会第三期“电气志”上分析认为,谈到消费升级,有种观念叫“消费即存在”——选择用什么样的产品,实际上代表身处什么样的生活圈层。同一场合下对新零售以及消费升级发言的财经作家沈威风则坦言,现在不再是“便宜货”盛行的年代,“性价比”这个词的内涵都变了,从比“性价”变成了比“质价”,物以稀为贵,大家更愿意为好的设计和产品买单。

消费级“黑科技”,除手机还有选择不?

要谈大规模实用化“黑科技”,没有比智能手机更明显的例子。都是智能手机,没“料”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从语音助手到指纹认证,再到虹膜识别;从一键接入商家品牌专区到云数据生活;从防毒卫士到物理隔绝安全模块……水涨船高,手机市场上的“军备竞赛”大家已见怪不怪。

从这种态势来说,智能手机也堪称零售业态的入门产品,无怪乎“大咖”们争相布局。在各式各样的自有品牌手机市场中,互联网基因的公司组了一个阵营,比如乐视、小米、阿里巴巴等,加入战团的还有电气业巨头海尔、格力等,随着零售业巨头国美推出自有品牌手机K1,市场更加热闹,前景也愈发难料。明眼人都知道,手机越来越吃香,亦导致产品重合度高,市场日趋饱和,盈利模式日渐模糊。

亚马逊们的另辟蹊径,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个时候,该让另一种零售商亚马逊出场了,它真是一个用来论证“不走寻常路”的极好典型。

图书出身的亚马逊投身数码百货之后,在自主品牌产品上的着力点曾经是智能手机。2014年6月发布首款智能手机FirePhone后引发极大争议,造手机冲动在大概维持了一年后亚马逊修正了发展轨迹。亚马逊此前就通过电子墨水Kindle平板电脑挤进了消费级“黑科技”领域,智能手机之后,亚马逊选择了家庭智能音箱。这甚至是个意外的成果,没有发布会,没有贝索斯站台,对比手机则相当低调。

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4月,名为Amazon Echo的这款家庭智能音箱的销量已经突破300万台,一举占据整个音箱市场销量的25%,比2014年增加了1200%。Echo的最终形态是播放音乐、设定闹铃、查询信息、Uber打车、一键下单、在线订购披萨、控制开关等功能的终端,核心技术是内置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贝索斯曾宣布,Echo甚至供不应求,虽然亚马逊从事Echo项目的团队成员超过1000人。很多人相信,Echo会成为亚马逊下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业务。

另一个例子可能很快就会被国内消费者所熟悉。选择牵手国美等强势渠道进军中国市场的英国戴森公司,最近推出了“史上最贵吹风机”——这款零售价高达2990元的吹风机,是一般吹风机价格的几十倍,打破了飞利浦保持的1500元高价吹风机的记录。也是这家号称秉持“极客”精神的戴森公司,此前还在全球首创了“黑科技”无叶风扇,打破了百多年来电风扇的形态模式,一时风头无二。

正确时间出现的正确“黑科技”,亚马逊们上述这些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例子,可能会对国内零售业态有所启发。再说回跨界,一部观看量排名前列的热播美剧《高堡奇人》,对于追“大IP”的用户来说,可能万万没想到,这也是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产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