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汽车狂人如何从伦敦走向世界:李书福“放” 王传福“收”

2015-10-28 15:02:59 来源:

评论

10月21日,伦敦下着蒙蒙细雨。在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中英创意产业交流活动,并来到兰卡斯特宫门前参观伦敦出租车TX5和比亚迪的双层电动大巴。陪伴在其左右并做讲解的,是中国汽车界最有野心的两大“狂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习近平此次访英,为中英汽车业合作推进新的高潮。在接近4000亿人民币的合作项目中,汽车业的项目投资总额就占到了11.67亿人民币。而作为目前民营汽车车企中的两大典型代表,吉利和比亚迪在成为习近平访英随访团一员的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

车界“两福”均是草根出生的技术狂人,在中国民族汽车行业的激情年代,两人均曾口出狂言。李书福认为“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而王传福则在2008年喊出了“2015年做成全国第一,2025年做成全球第一”的口号。

然而,市场的残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各自进发的道路上摔了跟斗之后,“狂人”开始学习面对现实,脚踏实地。

从收购英国锰铜出租车,到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再到沃尔沃,吉利在一系列的收购中不断壮实自身实力,意图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的跨国企业;反观比亚迪,近年来潜心新能源让其电动车全球开花,更稳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哥”的宝座。

这样的一“放”一“收”代表着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中国车市竞争进入到新阶段的环境下,吉利与比亚迪之间的角力也正是我国自主品牌力求生存的两个缩影。

红色公交车VS黑色出租车

10月21日,一辆阿斯顿马丁Rapid E概念车、一辆伦敦出租车TX5以及一辆比亚迪纯电动双层大巴停放在英国兰卡斯特宫门前,以此代表中英企业合作的三个典范。

当天,在中英文化创意峰会上,除了比亚迪和英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公司(以下简称“ADL”)正式签署了一份价值6.6亿英镑(折合约人民币65亿元)的协议外,吉利控股集团也同时宣布加大在英国的研发投入,在原有2.5亿英镑投资的基础上追加5000万英镑,将伦敦出租车在考文垂安斯蒂的新基地打造成吉利在英国的前沿技术研发中心。

至此,两家中国车企已合计在英国市场砸下近10亿英镑的投资。作为英国三大传统标志之一的红色双层大巴,也在继黑色出租车被李书福纳入囊中后,被王传福拿下。

“英国的双层大巴一直是伦敦的重要象征,比亚迪开发出了新一代的伦敦红色双层大巴,同时也开创了中英合作的新时代。结合伦敦市场的特殊需求,比亚迪对其产品进行了专门的研发设计,同时也保留了英国的文化符号。共有5台双层电动大巴今年晚些时候会在伦敦进行试运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此次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伦敦51台12米单层电动大巴的订单。

根据与ADL的协议,比亚迪将提供电池与底盘,ADL负责制造车身。而比亚迪的底盘、所有的电动动力系统及车身将在ADL的苏格兰福尔柯克的工厂进行组装。

另一边,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亦接过话筒表示,于明年建成并开始投产TX5的考文垂新工厂,将为英国带来超过1000个直接就业机会,同时为供应链环节带来约500个新工作机会。而新建的研发中心不仅面积更大,还将主要研发与生产9种不同车型,其中包括TX5和吉利控股集团将推出的轻量化新能源商用车。

“我们未来会考虑在中国投产TX5,但现在还没确定在哪里进行生产。”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双福”对英国出租车市场谋划已久。人们已不止一次幻想一辆TX4与e6在伦敦街头“交头”的画面。

早在2012年,比亚迪与英国第二大出租车公司Green Tomato Cars在伦敦签约,率先引进50辆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

2013年2月,吉利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控股的业务与核心资产,以使得该公司继续在考文垂工厂生产TX4出租车。同年12月,比亚迪的电动大巴K9亦开始登陆伦敦,两台K9分别在伦敦中心路线507和521上运营,往返于维多利亚站、滑铁卢站和伦敦桥站之间。

众所周知,李书福对“出租车”一直有种“偏执”。这从其三番在全国两会上就出租车行业改革,打破现有的牌照垄断管理模式进行提案便可窥见一二。而王传福一直在推行的“公交电动化”,也被喻为是另一种“偏执”。

殊途同归

对于“两福”上一次的同台情形,包括比亚迪内部人士在内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十分模糊。事实上,均被外界视为“汽车狂人”的王传福和李书福,经常见诸媒体的不同报道中,但真正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新闻却鲜有报道。

两位同样草根起家的民营企业家,虽然企业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但两者在跻身国际化阵营后所要面临的难题却不尽相同。

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扩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制造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将自动生产线分解为以人工为主的设备改造,还是在供应链上的垂直整合,处处都体现着这一意图;而以制造起家的李书福,则是通过并购来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收购英国锰铜,到拿下澳大利亚DSI,再到吞下沃尔沃,吉利在平台、技术、人才以及品牌上都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而这一切的转折都发生在关键的2010年。

2010年,比亚迪曾提出了80万辆的销售目标。但是,在渠道扩张的过程中,却遭到了终端经销商的集体抵制,并最终演化成了一场渠道危机。当年退网的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经销商退网比例高达22.63%。这一场因扩张战略失误而导致的退网危机,迫使比亚迪进入3年的调整期。

而李书福则在同年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并开始思考如何让这家瑞典豪车品牌在全球复兴的同时,促使吉利与沃尔沃的协同效应扩至最大化。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王传福逐渐把比亚迪的重心转移到新能源上,李书福则为沃尔沃的国产化而奔波。

2013年,沃尔沃的国产化正式获批,沃尔沃的复兴之路终于迎来转机,而彼时王传福也已把电动出租车e6以及电动大巴逐步开向了世界。

去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沃尔沃位于比利时的根特工厂为李书福站台,有分析称这是对外界传递出沃尔沃或将成为下一代公务用车的信号;而同年7月,习近平在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之际,见证了比亚迪在南美投资的第一家铁电池工厂签约仪式。

目前比亚迪的e6不仅驶进了伦敦,更在鹿特丹、布鲁塞尔、纽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深圳等城市均实现了规模化运营。而在收购英国锰铜以及沃尔沃后,李书福的目标已不再是“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而是“让吉利集团旗下的汽车走遍全世界”。

狂人的收与放

自2014年起,中国车市的竞争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自主品牌的发展因外资品牌下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彼时的王传福和李书福,却毅然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死磕到底。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发布了“542战略”,意图重新定义汽车的性能、安全、油耗标准。“542”战略中的“5”代表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4”代表全面极速电四驱,“2”代表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将达到这一标准。

最近,比亚迪发布公告定增150亿元,用于投资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

此举被视为王传福在试水新能源车市两年后,再度决定加码投资、全面转向新能源的关键一着。据比亚迪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59.7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倍,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去年比亚迪一共售出了14747辆秦,以及3560辆e6,其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总量仅占到总体销量4.2%。而今年前8个月的销售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已达到14%。

未来比亚迪则寄望通过混合动力SUV唐、中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宋以及紧凑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元等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加速抢占当下新能源车市中SUV车型仍偏少的市场空白。

反观吉利,虽然李书福在今年年初通过豪掷10亿元联手新大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洋电动车”),以推广知豆品牌纯电动汽车;再加上之前收购英国电动车制造商Emerald Automotive(绿宝石汽车)公司以及联手科力远加码油电混动,以加速构建吉利的新能源版图,但目前仍收效甚微。

而值得让李书福高兴的是,“吉沃”效应正按照其预想般发酵。

根据吉利的规划,诞生于吉利和沃尔沃联手开发的紧凑模块化架构(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CMA)下的首款新车,将于明年面世。未来诞生于该平台之下的产品再加上吉利车型,李书福期望能达到200万辆的销售规模。

“明年诞生于CMA模块架构的将会是一款A+级的SUV。”杨学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诞生于该模块的车型都将作为吉利旗下高端车型而存在,主要跟合资车型进行竞争。

今年吉利也推出了在并购沃尔沃之后的首款战略车型博瑞,这款由前沃尔沃设计总监彼得霍布里操刀设计的中高级车,上市半年已取得了让吉利满意的成绩,今年9月该车型的销量更达到4130辆,成为自主品牌中突破中高级魔咒的一个典范。

同时凭借着新帝豪以及SUV车型的成功,吉利今年的半年报也跑出了8年来最好的盈利。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8.01亿元,同比大增36%;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增长26%。

而近年来专注于新能源的比亚迪,上半年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约177.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38%。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先后推出的思锐、G5、G6等中高端车型,市场接受程度一般,导致销量一直未达到预期。而目前集团热销的新F3,则是用低价策略来换取的市场,长久下来对比亚迪的品牌形象非常不利。

然而时下王传福的心思似乎已全部倾注在新能源车身上。今年上海车展,比亚迪对外公布了“7+4战略”,将其新能源车产品线扩大到所有的道路交通领域,把比亚迪打造成为拥有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技术、横跨多个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巨头。

而李书福则寄望吉利能与沃尔沃一起,在“一个吉利”的大前提下,互助走向成功,并把吉利打造成一家成功的跨国性车企。

有人比喻,本次“两福”在英国的同台,也正好代表了目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两个发展的缩影。两个人在创业路上走向成功,所用的方法或许不尽相同,也或许从未将对方设想为假想敌,但市场从来都需要竞争来推动发展进步,无论是吉利和比亚迪,还是李书福和王传福,这样的创业精神也正是时下多数企业家所需要的“食粮”。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