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刘世锦:稳定经济预期靠实质性改革

2015-10-19 12:41:25 来源:

评论

“中国经济稳定预期不应该通过一个超过实际的、听起来偏高的增长指标;而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改革动作,在推动经济转型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今日(10月16日)的财新2015中国新加坡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将经历一次“转型再平衡”的过程。

刘世锦指出,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疑虑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规律性现象。他透露,5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做过一项关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的研究课题,彼时已经通过国际经验推算出,中国经济在2015年可能出现增速放缓的转折点。

“当时我们分析了二战以后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大概有几十个国家先后进入了工业化的进程,大部分是不太成功的,只有13个经济体进入了高收入社会的行列。”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在内的13个经济体经历了二三十年增长后,在人均GDP达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1000国际元的时候,都出现了经济增速回落,下降速度达到50%左右。

彼时,刘世锦带领的研究团队曾得出结果:中国2013年到2015年很大可能性也会出现该转折点。“当时这个结果出来时还面临不少争议,但现在基本已经验证了。”

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将经历的是一个“转型再平衡”的过程,这需要经济改革出现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已经从每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回落到中高速增长的状态。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增长速度的变化,而是从上一个平衡点转到下一个平衡点。”而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再平衡,需要“过三关”。

第一,基础设施、房地产及制造业的高投资需要触底。据刘世锦估算,高投资在过去这些年主要是有三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占20%到25%,房地产占25%左右,制造业投资30%以上。这三项可以解释中国投资的85%左右。

刘世锦指出,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维持,而基础设施、制造业及房地产这三支高投资的“靴子”急需落地,将投资资金的流向引导到新产业、新经济的领域,离开这些“低效率洼地”是经济改革转型的第一步。

第二,严重过剩的产能需要退出。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连续40多个月工业PPI出现负增长。更具有挑战性的是过去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工业企业利润率是负增长的,而且在最近一个月这个负的幅度还在扩大,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而真正拉低PPI,造成中国经济通缩的因素主要存在于煤炭、石油、石化、钢铁及铁矿石等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退出这部分行业的产能。我们做了统计,像煤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30%左右。最后这些行业的出路,就是你把产能要减下去,供求恢复平衡,PPI恢复增长,利润恢复正增长”

第三,新的增长动力要逐步形成,对冲原有增长动力的下降。刘世锦指出,目前中国在互联网等创新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好的势头,“很大可能性在这个领域中产生一批世界级的产品、企业和商业模式。但是这些新的增长动力我们要给它一个适当的评估,而且把这些动力真正的发挥起来,也需要动一些脑筋”。

然而在新动力的力量仍然在萌芽中,无法完全对冲老动力的衰退时,刘世锦提出,老动力需要新机制,过去产能的退出也需要新的机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

“中国的改革从来都不是有文件就行,实际上根据历史经验,中央文件的推出往往没能推进真正的改革进程。”刘世锦指出,真正推进改革的是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现阶段改革已经具备这项基本条件。

刘世锦观察指出:“过去一年应该说是最近五年来经济回落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所遇到的困难最多的一年。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形成。当然我们现在遇到的只是困难,如果你不抓紧这个机会再改革的话,将来在某些地区很可能就会出现危机。”(记者 杨刚)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