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吴晓灵:让信用成为财富是普惠金融的根基

2015-10-10 12:08:25 来源:

评论

什么样的金融是好金融呢?好金融就是让信用成为财富、让金融成为给人们带来改变命运机会的金融。也就是说,这个金融制度能够让信用变成财富,能够给每一个人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就是普惠金融的理念。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撰文《普惠金融的根基》指出,让信用成为财富是普惠金融的根基。金融就是经营信用的,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尊严地、及时地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其基础就在于信用。

文章精彩观点摘编如下:

普惠金融的真实含义是要对所有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它的真实含义是要对所有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应该是每一个人在有金融需求时,能够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是对每一个人的,而不仅仅针对生活贫困、低收入的人群。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会在我国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金融从只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服务的殿堂逐渐走向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服务的“百姓金融”。但是,我们的金融业管理的意识远远大于服务的意识,这也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会在我国发展得那么迅猛、而在西方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金融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缺乏金融服务,而我国因为长期存在着金融压抑和金融管制,所以当有了一个新技术可以让人们便捷地接触到金融服务时,它就风生水起地在中国掀起了波浪。

网络时代让信用成为财富

网络时代让人变得透明,极大地提高了失信的成本,使基于信用的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互联网大大增加了每个人行为的透明度,一个不太好的行为,往往会使某个人的信用大受影响。个人信用其实就是在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的,一个人的好坏是自己“书写”的。所以,互联网给了每一个人把自己良好的信用、良好的责任心、良好的愿望表达出来的机会。我们应该通过信用的积累,获得别人的信任,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良好的信用有助提高我们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珍惜自己的信用,给了低收入人群一个积累信用的机会,这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基本路径。网络社会和社交活动让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是大数据时代建立信用、为获取金融服务创造条件的基础。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再到芝麻信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链条。芝麻信用通过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来评价一个人的信用。而腾讯的征信是用财富、安全、守约、消费、社交五个维度来评定一个人的信誉。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珍惜我们自己的信用,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完全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从而提高我们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